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趣闻 >> 艺术新闻 >> 河北 书画 艺术 美术 国画 综合新闻
      分享到:

      张江舟新水墨观感 | 超越与解域 隐没与逃逸

        作者:田倚萌2024-03-08 07:55:19 来源:邯郸文艺评论
        张江舟新水墨观感 | 超越与解域 隐没与逃逸

        绘画是艺术家对自然社会的情感映像,这种激烈的情动隐含集体力量对自我的激荡,产生个体与他者的灵魂共振。张江舟的新水墨创作涉及当代社会中身体图景的呈现模式,提供思考身份与权力诸多问题的新方式,探索超验现实的绘画机制,姘弃现代主义对国画艺术的标记与定义,探索一条当代水墨创新的路径。

        一、人物与情境形成相互关联的新型共生关系,渗透于自然社会机制和经济政治机制,调节事物的隐形强制性。

        张江舟近几年的新水墨创作,人物多是闭目沉思,仰天质问,低眉忧叹;或者大步狂奔,无拘无束,形体大小比例失衡;或者几人忘乎所以地缠绵交融,形成流动的团块,分离的断块。画面以散点透视拼接平铺,同质性的同色系搭配,故意留白显示界域。他以流畅线条勾勒人物轮廓,对身体超逸解构,凸显手、脚、头等重要器官,渗透画家对人类生存境况的悲悯情怀,呼唤理想主义的救赎。在单一性的红绿蓝的原色生命基调里,进行人物的解体与重构;在同一性的运动性构图里,展示着生命的撕裂与错位。画布上形式内容与意义情境交融共生,肉体器官在水墨整体空间自由配置,虚实恰当转化聚合,人物形体被解构后再结构。

        他的新水墨绘画触及当代社会里人的生存命题,流散、漂泊、交融、疏离等等的基本模态。画面没有斗争与冲突,只有冷静的冥想,颓废的忧郁,无为的拒绝,心灵的关闭……表现独立个体在社会之中的不同混合状态与交际关系,其中包括吸引与排斥,同情与反感,挣扎与颓废,融合与扩张……人们在社会场域里更多的是拒斥与逃逸,矛盾与纠纷被隐匿,深层的核心问题被表层的结构分解,多重生命维度展布于一个容贯平面,互相纠缠不清的肉体,灵魂却孤独疏离。“躺平一族”系列以红色警戒的颜色,华丽的断线描摹当代青年对现实的逃避和反抗,他们不再追求过高的目标和价值,选择一种舒适安逸的自我主义的生活方式。青年拒绝被社会消费,处于濒临绝望的临界点。他以个体的生活境况隐喻群体的生存特征,诉诸一种持续的思想辩证,审视生命的意义,思索命运的真相,社会历史的本质……

        二、绘画赋予含混同质的调性,以一种逃逸的、流逝的、去中心化的解域性,进行流变的生命循环。

        艺术语言是半抽象性,张江舟先生笔下氤氲流动的人物变体,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发动相对逃逸的解域运动,却未曾达到绝对解域的阈限。画面屏蔽客观世界,守护内心的自在自为,有一种强大的外延张力。画面所有物象处在一种连续的流变之中,封闭自身拒绝被同质化;不同的肢体语言,有不同的故事陈述。人不再是特殊的原型、独一无二的样本,不再呈现具体典型的完备性,而是处于纯粹状态的普遍性,颓废焦虑,盲目自恋,构成不同强度维度的集群。

        绘画不仅是艺术家的个性签名,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风格样貌。“虚拟人生指南”描摹一系列异质、共生的人物多元体,组合一个大写的“人”。诸多节奏性的面孔或人物和谐共舞,在生存的界域里突围,形成往复循环的旋律性风景,其间隐含心灵情感的内在冲动与外界环境的矛盾与链接。《虚拟人生指南·大人的世界不美好》将当代人生活的竞争压力灵动呈现出来,他的当代水墨艺术是现实生活的投影,不是歌舞升平的赞颂。他的创作规避罗格斯中心主义的构图,以后结构主义的解构思维创作,展现真实客观的现实世界,凸显生命结构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增殖性。

        三、纯粹的色彩形式蕴含人物性格的强度,运动的速率,流动的比率,拓展绘画内涵的持久性与绵延性。

        张江舟单向度的纯粹绘画,以运动流变的手法,半抽象性的散点方阵拓展,特殊器官的夸张凸显,制造先锋另类的实验现场。他的水墨世界里,人是观念验证的道具,人化做自我家园中的异乡人,通过节制与缩减获得自身,才能超越现实的禁欲之线,彰显水墨艺术潜在的本性与理想。他的绘画更接近艺术本体语言,展示普遍化、统一性、集约化的大众群体,拒绝标签化的封印。他的新水墨人物不仅是一种修辞的意象,一种隐喻或者象征的结构体,而是一种生命动态的陈述,不可定格的瞬间,让绘画实现动态绵延对封闭恒定的挣脱。作品《虚拟人生指南·像风一样飘荡》里,面孔与身体的瓦解,人物在爱与梦想的幻境中自由游弋,超越现实的生活的困境,趋向于非能指、非主观性和非面孔的疆域。

        艺术是生命的起点,一种不停逃逸手段,用以勾勒出鲜活生命之线。依靠形色与韵律的组合,在画布产生真实有力的生成,产生一种解域的力量。张江舟笔下不同意象的连续流变,挣脱传统绘画技法的纹理化模式,在一个平滑节段化的空间游离。身体被封闭在猩红的激情流域,对现实叛逆的强度越来越大,需要栖息的、实体性的支撑原点,随着去中心化的强度逐渐加剧,继而划出一道道速度的光线。绘画之线融合音乐之线,划出一个独一无二的闭环,幻化出许多残缺之美的不断隐没的人。画家将手、脚强力放大,通过高超描摹社会编纂的特写符码,屏蔽现实苦难的矛盾原型。生命之线勾勒密闭自足的圆环,描绘世界生生不息的往复循环,表达出对生命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人是生活的创造者,不是生活的批判者。社会机制下的“人”,在时光的洪流中拒绝随波逐流,实践佛系的冥想主义式的拯救。

        四、面孔的瓦解,意味着人拒绝社会机器与权力装置的认证奴役,敞开无限可能的空间,实践多种叛逆的潜能。

        “面孔是一种政治”,面孔是每个人被辨识的特殊代码,面孔的瓦解意味着一场推翻现实、隐密生成的战争。张江舟创作的人物用生命幻化针对现实生活的逃逸线,创设一种开放、多元的命运集合。《虚拟人生指南·别总盯着我》里,人物紧握理想的武器,却感到颓废无力。一股生命之流突破意谓和主体化的中心化模式,沿着肯定性的解域之线与创造性的逃逸之线奔走,对抗封闭乏力的同心圆模式,实现自我的无限可能,“我”要做自我主义的英雄。

        他的艺术截取生命节段性的切片,彼此变成不断增值的副本,互相变异融合,水墨人物趋向一种自我主义的放弃与屈从,阐释当下的躺平主义、拒绝主义,与时代现状恰如其分地耦合。氤氲流变的人物在冥想之中逃避,让微观的个体主义生存学代替集体的宏观经济学。笔下“我”的不同模态与位置,与社会集群的关联,不再处于中心位置,而是出于边缘性的边界。画面中每个个体都在机械运动,在同一个平面空间中游离,链接着所有阶层的同类。这不涉及群体的进化理论,直指专制社会的法西斯主义,批判中心化的罗格斯主义。

        艺术是真理的生产者。“有规则的场域是一种高级的人造物”,观念是抵抗传统的武器。张江舟作为一个时代的思想者,以流畅的线条创作敞视的界域,用精准的夸张描摹生活的悲情,折射现实沉重的苦难,彰显艺术家对生命的终极关怀。艺术革命引领大众思想的更新,艺术家为个体签名,为集体呐喊,在潜意识里感性评判,实践理想主义对美学的许诺。

        (文/田倚萌2024.1.22,李可染画院理论研究员,河北省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