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趣闻 >> 艺术新闻 >> 美术 艺术 综合新闻
      分享到:

      春雨润大地 美育浸校园——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将全面实施

        作者:李荣坤2024-03-03 07:41: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春雨润大地 美育浸校园——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将全面实施

        石家庄市第四十七中学开展“观山揽月——初一初二联合画展”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实施美育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艺术实践活动普及行动等,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的美育功能。《通知》首次提出以美育浸润学生、以美育浸润教师、以美育浸润学校三个层面的任务,提出阶段性实施目标,推动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核心关键词:浸润

        “美育,应当是超越功利的、不是为了升学和考试而设的一门课程,我们要在全社会多方面形成一种美育的氛围。”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表示。

        美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艺术之中“浸润”出来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表示,《通知》的显著特色是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美育润物细无声的“浸润”作用,这对于培养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富于创新创造活力的高质量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中最核心的关键词就是“浸润”。杭州西溪艺得美术馆馆长、艺得美育创始人刘颐静认为,《通知》让美育不再是教育的边缘化内容,并从顶层设计把美育的效果和实现路径进行了精准对接。“浸润”这个词体现了一种环境感,只有让孩子们真听、真看、真感受,实现美的具身体验,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通知》多次以“全覆盖”来表述美育浸润场域的宏大格局,提出了美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艺术实践活动普及、校园美育文化营造、美育评价机制优化、乡村美育提质发展、美育智慧教育赋能、社会美育资源整合等八大行动,将美育浸润行动落实到方方面面。

        目标方向:

        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通知》要求以美育浸润学生,全面提升学生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学生身心更加愉悦,活力更加彰显,人格更加健全。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强调“严格按照各学段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艺术相关课程,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李象群认为,目前我国的美育教育仍存金字塔倒置现象,中小学只关注升学率,而忽略了孩子们的高素质培养;在大学,美育教育密度反而开始增大。“应当着重关注基础教育美育、大力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美育,提升各年龄段学生对美育的认知,让通识艺术课程真正走到教育环节中去。美育教育不仅仅是审美问题,更是综合的人文素养问题,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美育教育要从幼儿园、中小学开始,这是一个大国综合素质提升的标准。”李象群说。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四十七中学,学校传承红色育人根脉,在美育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据该校教导处主任李荣敬介绍,学校每学期增设1至2门美育校本课程,如扎染、黏土、篆刻、服装设计、尤克里里、合唱等,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多项美育技能。但李荣敬表示,目前学校在艺术实践普及方面还有欠缺,比如组织师生参观美术展览等活动相对较少。希望未来能多与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交流合作。

        地区、学校之间的师资和美育资源不均衡也是目前我国学校美育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通知》专门提出开展“社会美育资源整合行动”,推进有条件的地区、学校与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交流合作与双向互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各类社会资源为学校美育教学、实践活动服务,搭建平台引导学生走进艺术场馆。

        “艺术北京”博览会创始人董梦阳认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这种‘浸润’式学习也应成为他们学业中可以量化的成绩。美育是一个需要从娃娃抓起的长久事业,它改变和提升着人的精神面貌。这是我们为下一代做的建设性事业,能让他们更多体会到丰富多彩的生命意义。”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社教部馆员徐珊珊介绍,作为教育部首批命名的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该馆举办了大量与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民俗技艺相关的特色展览,吸引了大量中小学校学生到馆参观;定期举办儿童剪纸作品展、儿童书画艺术展,为青少年美育发展提供展示平台;积极加强馆校合作,组织开展学生入队入团第一课、“我与大师面对面”儿童艺术互动,打造儿童的第二课堂;充分激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持续开发“庆六一”博物馆亲子嘉年华、“成长之约”家风家教系列动画等品牌活动,打造美育精品,创新美育思路。

        在美育评价机制方面,陈岸瑛建议弱化课程和学分评价,将评价、达标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参照“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菜单式的美育服务。同时,注意加强学校非遗馆建设和家乡研学路线开发,加强美育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关联,避免美育教学内容同质化。

        李象群认为,很多学校的美育评价仍以传统的试卷问答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综合评价。他建议,在美育评价机制中,重视过程性评价,引入阶段性评定、作品评定、个人能力展示与评定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要环节:

        全面提升教师美育意识

        教师是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要一环。真正实现浸润学生与学校的目标,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做到“以美育人先育己”。《通知》中明确提出实施“教师美育素养提升行动”,要求配齐配好美育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各学科教师的美育意识和美育素养,将美育纳入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和教师培训计划。

        李象群表示,美育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应在多个学科、多门课程中进行美育教育联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对此,需加强教师队伍的美育建设,定期安排教师进行美育交流,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育人能力。

        石家庄的兴安大街小学利用“三礼四节”(开学礼、入队礼、毕业礼、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文化节)开展学校主题活动,让美育活动渗透其中。学校还将国学经典诵读、戏曲、茶艺、舞龙舞狮、武术、腰鼓等传统文化汇入学校课程,开展课后服务。但据兴安大街小学办公室主任韩伟伟介绍,在美育建设方面,师资力量匮乏是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专业的艺术类教师仅占全校教师的5%左右,开展美育课程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在学生小群体中开展。努力开发教师美育潜力,培养专业美育教师群体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韩伟伟说。

        在带动社会美育和整合美育资源中,中央美术学院积极推动形成协同发展的大美育新格局。在美育教师培养中,中央美术学院构建了特色的美育人才培养体系,现已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美育导论”公共必修课程,为美育专业研究生开设了“美育概论”“美育经典名篇导读”等专业课程,为全国美育教师研修班开设了名家大师“美育前沿问题”系列讲座。未来,中央美术学院将继续办好全国美育教师研修班,面向不同层次的美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开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研修活动。

        主要渠道:

        营造校园美育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师生的心灵家园,校园文化环境是浸润师生的主要渠道。《通知》要求以美育浸润学校,打造昂扬向上、文明高雅、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建设时时、处处、人人的育人环境。

        在江苏,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把“美”作为塑造校园文化的根本,从校园物理空间打造入手,全面构建以“美”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天鹅湖、老火车创意广场、蓬皮杜艺术码头、蓝海湾书式坊、江南丝竹乐坊、户外摇滚舞台等30多个独具创意和艺术特色的校园景观陆续建成。“与其说我们是一座校园,我更希望是一所艺术馆。”校长高慰表示,除了校园环境的生态美,学校还从管理制度的人本美、专业建设的艺术美、活动开展的创意美、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学生发展的前景美等方面整体推进校园“美”文化建设。

        山东省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以校园文化创建为载体,丰富传统文化传播路径,打造了“中华传统成人礼”“祭孔大典”等文化展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打造校地文化育人共同体。

        针对校园美育文化环境的打造,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苏丹认为,要强化校园美育文化营造,让校园环境里既有自然之美,也有人文之美,可以展现校园过往的历史、人物、事件,以及人文方面的美誉、社会影响力等,形成既安静和谐,又博大包容的校园氛围。

        短板弱项:

        实现乡村美育提质发展

        目前,乡村美育是我国学校美育建设的显著短板。乡村美育工作推进难,尤其是乡村基础教育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农村学校美育教师缺乏,一些地方的音乐、艺术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艺术教育的设施和设备也存在缺乏情况。《通知》从优化推进机制、构建交流机制、完善展演机制和增强师资力量4个方面提出解决途径。

        实际上,为了践行乡村美育,助力精神共富,自2016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开展了“乡村艺课”美育公益项目,集结了一批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为主体的美育志愿者。项目团队建立起线上线下美育双师制度,帮助乡村学校美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和教学能力。目前,“乡村艺课”在全国21个省份、397个县市、869个乡村学校,打造浸润式、全方位、立体化乡村美育实践模式,累计培育了千余位美育老师,形成了“校园环境浸润+课堂教学”的乡村美育浸润新范式。

        实现乡村美育提质发展,不仅要加大对美育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包括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要利用好信息化手段,开展远程培训、在线交流等,提高美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相关专家建议,要跟上数字化进程,助力建设乡村美育资源平台,构建美育与文旅联动发展的机制,建设顺应新时代的数字美育共享空间。

        弥补美育建设短板方面,研发创新性的美育产品同样重要。艺得美育的“把博物馆搬回家、进社区”项目被选为教育部全国新时代“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学校和机构老师提供了一个美育网校。刘颐静谈到,艺得美育曾联合中华慈善总会推出“美育润乡”活动,对浙江省两所留守小学进行“美育帮扶”,把研发好的美育课程送给孩子们,并定期与校长沟通使用情况,发现即使没有美育老师,依靠创新的课程产品,孩子们同样有机会获得美育的“浸润”。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4(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