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趣闻 >> 艺术新闻 >> 北京 书画 艺术 美术 综合新闻
      分享到:

      作为知识再生产的公共教育

        作者:罗元欣2021-01-18 07:44:24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为知识再生产的公共教育

         “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展览现场

        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如何优化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让观众在观展中获得更多艺术体验,一直是业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一方面,美术馆运用“线上”模式,从实体展览的“VR呈现”“直播导览”,到“线上策展”“云端讲座”,再到新媒体、短视频的宣传推广等,吸引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另一方面,也更加注重线下展览的展陈设计、展览手册和公共教育的多样性,更加关注观众的互动参与和沉浸式体验。本版通过三家专业美术馆的思考和实践,呈现美术馆人对审美教育不同形式的传播和探索


        美术馆是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机构。近几年来,随着美术馆行业的蓬勃发展,美术馆的核心功能逐渐实现“以藏品为中心”到“以观众为中心”的转变,公共教育成为美术馆的核心使命。学术研究是美术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术研究的意义是为了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学术型美术馆存在的价值便是让更多人了解艺术史发展的真相、性质和规律,由此便需要将学术研究进行转化,甚至是进行知识的再生产,变为观众能够看懂的形式和内容。

        北京画院美术馆自2005年成立至今,依托北京画院丰富的藏品优势,先后策划了20多个齐白石系列展览,50多个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展,5个中国古代书画展,这些展览无不建立在深入的学术研究基础之上。从每一幅作品的选择,每一条展线的安排,至每一个展览情境的设计和营造都依据于研究,毫不随意而为。北京画院美术馆也因此建立起一套学术型美术馆的工作方法,完成了从学术研究向展览的转化,以及学术研究向公共教育的转化。

        如何将极为专业的艺术史知识深入浅出转化成观众能够看懂且愿意去看的内容,是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工作重点。在积累了一定的公共教育工作的案例之后,我们总结出了从学术研究向公共教育转化“三位一体”的方法:研究者的态度、观众的视角、公共教育者的方法。

        研究者的态度是以研究者严谨的态度,全面了解展览相关的艺术史、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评论。在每一个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策划之初,我们都要和策展编辑和学术研究部的研究员们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展览的策展理念、版块架构、展线安排、展品选择。然后翻阅大量的学术资料,充分了解艺术家、艺术发展脉络、艺术作品和其所具有的艺术史价值。

        观众的视角是从观众的角度观看和感受与展览相关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找出观展的重点和难点。当对学术资料进行充分了解后,我们常常将自己放入到观众的位置来思考观众需求。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观众,学术研究的初期也往往是带有观众视角的研究,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进入到研究者或策划者的视角中,公共教育工作者便需要在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以观众视角和观众的敏感度来面对整个展览内容。并在公共教育内容的知识再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和普通观众们进行沟通,了解其观展需求,以校正公共教育工作人员的“观众视角”。

        公共教育者的方法是公共教育人员用专业方法引导观众进入到展览的逻辑关系中,理解展览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当对展览有了足够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了解了观众需求,最终要为观众呈现出可观可读的具体内容,则需要公共教育工作者引入相应的方法,如,文字的通俗化,图文的对比等。当然,学术文字通俗化这一过程,并非仅仅是文字简单化的过程,而是将所有内容咀嚼消化后将最易吸收的营养提取出来的过程,这是一个艰巨的知识再生产过程,其难度不亚于第一次知识生产——学术研究的过程。

        最能够体现“三位一体”工作方式的公共教育内容是导览词的撰写。导览词是公共教育的基础,它不但是观众进入展厅后了解展品的最直接方式,也是观众最容易、最早接触到的公共教育内容,还是后续公共教育活动策划的基础。然而这一内容在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中却常常不被重视,经常从学术部、典藏部直接拷贝粘贴得来。缺少知识再生产的环节,公共教育工作者便无法真正实现从学术内容到公共教育的转化,那就更无法谈及后续活动的内容策划。撰写导览词首先需要了解所有展品,对展览的版块设置和展线安排了如指掌。若对作品不熟悉,对其学术价值不了解,便无法在短短的三四百字中将展品阐释清楚。既然导览词是知识的再生产产品,便需要撰写者加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意,这些理解和创意不单单体现在文字表述上,也体现在图片的选择上,有时一张好的图片常常胜过千言万语。如在“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的导览词中,我们创意性地将展览中齐白石的《日出图》与莫奈的《日出印象》进行了对比阐释,一方面说明齐白石在同时代山水画创作中的开创性,另一方面帮助观众拓展知识界限,并在东西方对比中带给其更丰富多维的感受、体验、认知,这也是我们希望通过公共教育内容带给观众附加的观展价值。

        除此之外,在齐白石山水画的系列展览中,我们还专门为亲子家庭策划制作了《亲子观展手册》,在导览词的基础之上,通过符合儿童心理的形式进行趣味性解读,让孩子们能够看懂齐白石的山水画和其发展脉络。之后,这本《亲子观展手册》又被再次转化为现场的儿童公共教育活动和馆校合作活动等内容。这一展览的每一次公共教育活动项目的策划,都是在原有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面向群体的不同特点,进行的知识再生产。这一知识再生产甚至通过公共教育延伸至了美术馆的媒体推广之中,无论是与其他媒体合作,还是在地铁广告中画面与文本的呈现,其本质是为了进行有内容、有效果、有意义的传播,其所策划的过程都是基于学术研究的知识再生产。

        可以说,从学术研究到公共教育的转化,需要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者要融入工作的热情,对学术的理解,对观众的了解,并加入对公共教育所涉及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更广泛学科的灵活应用。

        (作者系北京画院美术馆公教及媒体宣传部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5(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67(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