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逛北京报国寺古玩地摊

        作者:李 骁 2012-08-11 13:33:58 来源:中国文化报
        逛北京报国寺古玩地摊
        每年“五一”之后天气转暖,北京报国寺文化市场也随之热闹起来。

          报国寺位于北京南城,始建于辽代,在明末清初形成著名的书市,而后在琉璃厂书市兴起之后逐渐衰落。前些年,报国寺一直主营旧书、邮票和钱币,如今古玩收藏热升温,古玩杂项成了报国寺文化市场的主角。

          逛地摊是文人的雅好

          地摊,听着虽不高雅,但逛地摊却一直是文人的雅好。

          清代的时候没有公共图书馆,北京的琉璃厂就成了学子们的“图书馆”,无论是进京赶考的,还是著书立说的,都需要到琉璃厂来淘书。文人在淘书的过程中,也顺手买些古玩,或是送给好友,或是留作自用,促进了古玩行业在琉璃厂的发展。

          纪晓岚逛过地摊,鲁迅逛过地摊,王世襄逛过地摊,喜欢收藏古玩的人,谁没逛过地摊呢?人们在逛地摊的过程中,可以和好友喝茶聊天,也可以品评古玩优劣,考证其真伪与历史。这样一来,古玩就成了文人交游的重要项目,谁要有一双鉴定古玩的火眼金睛,就连王公大臣和翰林鸿儒都要敬佩三分。

          对于腰包不大鼓的文人来说,古玩店是不能常去的,而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力,也能在地摊上捡到不少“漏儿”。著名学者王世襄先生就是从地摊淘宝的高手,当年在民国时期的“晓市”买了不少铜炉和家具,如今都是千金不换的宝贝,不是被博物馆展出,就是被大藏家珍藏。

          北京地摊经历了多年的变迁,从改革开放后的荷花市场和朝内小街等地,到了现在的潘家园和报国寺。如今很多宝贝出自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地摊, 那时候真文物都卖不出去,哪来的假货?笔者曾听一位前辈说:“有个雍正官窑的粉彩盘子,要200块钱!可我那时候哪找200块钱去啊?如今这东西怕是200万元也拿不下来吧!”说这话的时候,前辈还是一脸的遗憾。

          在奥运会以后,由于潘家园市场的摊位费涨价,不少从乡下收老货的商贩无力承担,就不约而同地转战到报国寺地摊。如今,有经验的收藏爱好者和部分古玩店主,都会在每周四报国寺大集的时候去逛一下。

          打眼捡漏儿的故事说不完

          每到周四,五湖四海的商贩和各式各样的买主云集报国寺,正所谓“百货卖百客”,有的看着假得没边的东西,还愣是有人买,而有时候真品精品却无人问津。

          由于古玩水深,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足够的实践经验,一下就买到宝贝的概率极低,往往是打眼上当(编者注:打眼,古玩业常用词语,意思是因为占小便宜而被别人骗买了假货)。

          有一次,笔者亲眼看到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先生从怀里掏出一大叠钱就数起来:1、2、3……68、69、70。整整7000元!旁边的看客都看傻了眼,但古玩行的规矩就是不能插嘴,所以没人说啥。等那老先生把一个古怪离奇的玉器从卖家手里拿过来的时候,大家赶紧把目光移开各自干各自的事去了。为啥呢?假货呗,批发来就50块钱的东西。

          还有一次,笔者和一位好友逛报国寺,一起来到一个摊位前。好友伸手拿起一块白玉牌子,问摊主:“这多少钱?”摊主正色回答:“最低200!不讲价啊!这可是从村里收来的,好像还是个玉石做的。”好友啥也没说,掏出两百元,拿货走人。笔者随后对他说:“你手够快的啊!”他嘿嘿一笑,美滋滋地请笔者吃了一顿涮羊肉。后来有人给好友出了2万元买这块玉牌子,他都不卖,还说:“这么白的玉牌子,块头大,雕工细,还能升值呢!”

          古玩江湖就是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也许正是如此才更有乐趣,要都是真货,岂不是只需要比谁财大气粗,而不需要比鉴定眼力了?报国寺在古玩市场里算是真品率比较高的,但就是这样,打眼买假货永远比捡漏儿淘宝贝的人要多,因此,来地摊不能老想着捡漏,而首先要提防打眼。

          逛地摊也要守规矩

          在报国寺经营的摊主和顾客,有不少是古玩行的老江湖,假如你不懂古玩地摊的规矩,怕是要被笑话的。

          在地摊买古玩,最基本的规矩就是东西在谁手里谁说话,比如你拿起一个碗来端详,我就只能看,尤其是当你跟卖家讨价还价的时候,我就算想要也不能插嘴。不然,我说这东西好,哄抬了价格;我说东西差,砸了别人买卖——两头不讨好。无论我多想要这个碗,也得等你把东西放下,然后我再拿起来,这个时候我才好说话。

          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不要随便问价,这无论是在古玩店还是在地摊都是一样的。买古玩不是买白菜,假如对方开价不离谱,自己就必须还个价,不还价就走是很不规矩的,所以最好是确实想买再问价。

          有的人可能不喜欢砍价,但是古玩地摊不是连锁超市,砍价是必须的,而卖家也不能一口价咬死,双方都让一让,才好成交。尤其对于买家来说,一定要把价格砍到对方真的不想降了为止,这样一方面少花钱,而更重要的是以后再买他的东西价格就不会太高。

          买家在出价的时候要谨慎,因为自己出价并得到卖家认可后,就算成交,如果反悔不要,那将是非常丢人的事情。

          尽管卖假古玩从法律上说可能涉嫌诈骗,但是在实际收藏过程中没有退货一说——卖家说他也不知道真假,是你非要买的,你还说啥?当然,假如“学费”太高,商家又是明显设局诈骗,那还是应该拿起法律武器,而不是忍气吞声。

          有的人觉得要想不上当受骗,必须懂得古玩行的“黑话”,什么包浆、皮壳、开门和贼光等,恨不得一口把这些古玩术语说完了,好让卖家觉得自己是懂行的,不好糊弄。其实一个人对古玩是否在行,不需要开口,伸手一拿东西,抬眼一看,就知道他到底是不是行家,装是装不出来的,不懂还装,反倒容易被狠宰一刀。

          还有的人对于喜欢的东西,一拿到手里就赞不绝口,这样卖家能降价吗?所谓“褒贬是买主”,懂行的卖家就算遇到千年一遇的漏儿,也一定会挑毛病,而卖家也并不会因为你挑毛病就生气。反倒是卖家最不希望听到行家对他的某件东西赞不绝口,因为这基本就表示他不会掏钱了。

          同事们也都知道笔者是个古玩迷。有一次一位同事拿着个“古玉”来让笔者鉴定,笔者摇头说:“看不懂。”这位同事说:“没事,我再问问别人去。”这时,另一位同事开口了:“别问了,他那意思是说你这玩意儿是新的!”笔者嘿嘿一笑,回头说:“你还真内行啊!”大伙儿笑成一团。

        责任编辑:刘扬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9(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