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趣闻 >> 趣闻库 >> 古墓 明代 国内
      分享到:

      明代古墓开棺熏吐路人

        作者:核实中..2012-06-15 11:25: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明代古墓开棺熏吐路人
          南昌一工地于6月2日发现一座明代合葬墓。经过前期准备,6月12日考古专家对两具棺木开棺发掘。首先开棺的墓主是一名女性,随之出土了玉块挂饰以及金簪等随葬品。最让人惊叹的是第二具棺木,男墓主保存完整,面容清晰。其身穿金丝龙纹官袍,腰佩和田青玉腰带,说明地位显赫。考古专家推测,男墓主应该为明代王室后人。可能是曾经叛乱的宁王后人,所以未发现墓志铭。

          明代古墓开棺熏吐路人

          经过一天的外部防盗、密封设施的清理,昨日上午两具棺木完全显露出来。尽管历经四五百年,但是棺木上的红漆依然鲜艳。根据棺木的 保存情况,南昌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决定先行进水相对较多的棺木进行开棺。

          "棺木里的水比较多,要先进行排水,才能更好地发掘。"当日上午10时,第一具棺木被打开。随即,一股冲鼻的气味弥漫开来。由于衣物和墓主遗体的腐烂,棺木内只看到沉积的"黑水"。为了方便发掘,考古专家先行用水瓢将表面的水排出一部分。随后,南昌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和一名考古工作人员,则用手伸入棺木内进行仔细清理。随着棺内"黑泥"被掏出,从棺木内散发出来的气味也越来越浓。在周边围观的路人,竟然被这种味道熏得忍不住呕吐。

          据南昌市博物馆馆长李国利介绍,明代古墓的发掘,大多都因为丝织品以及墓主的腐烂,会伴随一股刺鼻的味道。尽管考古专家早有准备地带上了口罩, 但是长时间的发掘还是让考古专家在作业过程中比较辛苦。

          女墓主头戴玉簪发髻犹在

          "有东西了,是一根发簪。"没多久,考古专家就在"黑泥"中找出了一件陪葬品。为了防止出土物的氧化,文物一拿出立即被放入了清水当中 。从出土物的外形,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一根发簪。李国利介绍,由于尚未清洗,无法准确判断发簪上的图案。但是可以初步推测,这根发簪的 质地为银质鎏金。

          为了防止有文物遗漏,李国利和另一名考古工作人员分别从头部和脚部进行清理。随着一步步的清理,出了随葬物外,墓主的部分遗骨也 被清理出来。让人惊叹的是,时隔数百年,墓主乌黑的头发被保存了下来。不仅如此,圆形的发髻上,还插着两根短发簪,其中一根初步判断 为玉簪。 随后,花式各异的发簪相继被发掘。其中保存完整的共有4根,另外还有一些银质鎏金的发饰。"仅从发簪的出土,暂时还不能确定 墓主就是女性。"李国利介绍,在古代,男子也有佩戴发簪的习惯,因此在随葬品中也有可能出现发簪等物品。不过,随后发现的类似粉盒的 出土物,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墓主的女性性别。

          除了发饰外,该棺木内还出土了12块玉片,其图案主要是长方形、心形、蝴蝶型等形状,部分玉块上还留有金丝线。从玉块的外形等多方 面推测,这些玉块可能是挂在衣服上的饰物,而且均为品质良好的和田玉。李国利介绍,能够陪葬如此精美的和田玉,至少墓主生前是家境殷实。

          二号棺木墓主犹如"木乃伊"

          当日下午,考古专家对第二具棺木进行了开棺发掘。"从外部已经判断出这具棺木保存得更好,但没想到里面会如此完整。"考古专家说。 当棺盖被打开时,呈现在眼前的竟然是墓主被织物包裹的严严实实,中间还利用织物编了一条类似"长辫"的形状。考古专家小心地将第一层解 开,发现最上面的是一层棉被。

          随着包裹物一层层清理,墓主的身形显现出来。"太漂亮了!"现场传出了惊呼声。墓主虽然是明代就已经入葬,但是墓主的面容清晰可见 ,甚至还有花白的头发以及胡须。墓主的嘴呈张开的状态,整个身形犹如一具"木乃伊",被织物层层包裹着。从墓主的身形以及外貌,考古专 家已经能够判断二号棺木的墓主为一名男性。按照古人合葬墓的习俗,第一具开棺的墓主则为女性,这个明代古墓为夫妻合葬墓。从两个墓主 的骨骼及头发等推测,女墓主可能40多岁,男墓主则年过花甲。

          和田青玉腰带南昌罕见

          外层的包裹棉被清楚后,男墓主的身形完全显露。衣服上如祥云般的图案保留完整,最让人惊叹的是腰间佩戴的玉带。"玉带保存非常完整 ,而且每块玉都比较大,刻有花纹。"虽然还没有进行清理,但是精美的玉腰带还是让考古专家赞叹不已。李国利告诉记者,男墓主的这条玉 腰带为和田青玉,保存非常完整。此前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但是保存不够完整。从目前看,这是南昌市博物馆唯一一条保存完整,且制作精美的玉腰带。

          经过进一步清理,男墓主身上的衣物及靴子均显露出来。考古专家先行将男墓主的靴子脱下,并立即用水浸泡。随后,将墓主的寿衣逐渐 解开。在对衣物进行清理时发现,墓主身穿的为"棉衣",里面的棉絮竟然还是白色的。为便于对墓主及当时情况的研究,考古专家对部分保存 较好的衣物,均用保鲜膜进行了临时性的保护。

          身着龙纹官袍地位显赫

          二号棺木的清理,考古专家都极为小心。正当专家们对男墓主身上的衣物进行清理的时候,其衣服上呈现出来的图案再次带来了惊喜。 墓主身上,一条用金丝线绣成的金龙,让现场每一个人都感到万分吃惊。在历史的尘埃里埋藏了数百年,这条金龙却保存完整,色泽艳丽。而 这条金龙,也恰恰说明了墓主显赫的低位。 随后,考古专家还在墓主的内层的衣服上,发现了形状更大的整条龙纹。

          古代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龙"这种图腾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使用。"现在无法判断这条龙有几个爪子,但是能够确定墓主很能王室。"李 国利说,从最开始的玉腰带、衣服上的花纹以及脚上的靴子,他已经初步判断墓主身穿的是官府。而金丝龙纹,则更说明了墓主并非普通官宦 人家,很可能是王室后人。

          七星棺板沿袭古代葬俗

          墓主的衣物清理干净后,墓主的遗骸被完整地清理出来。此时才发现,在墓主的身下,还垫着一块草席。整块草席保存得也非常完整, 而在草席下则按照墓主的身形,铺了一片用锡箔纸制成的钱币。 "这个就是当时的葬俗,从最初墓葬上的盖碗,到被发掘的随葬品,都沿袭着 古代的葬俗。" 李国利介绍,考古专家在发掘过程中,在男墓主的腰间还发现了一个布袋。布袋上同样用金色的线绣了"路引"两个字,这两个 字在当时寓意能引导墓主到另一个世界。

          同时,男墓主身下还垫着一块七星棺板,即刻着北斗七星星宿图案的木板。这个习俗,考古专家早在晋墓中就有所发现。此外,在两个 墓主的手上,考古专家都分别发现了一串念珠,这都有可能是当时的一种葬俗。

          无墓志铭疑为宁王后人

          按照明代葬俗,墓葬内一般都会有墓志铭,尤其是地位显赫的人家,更是不会缺少。但是,这名身着龙纹官袍的墓主,却没有墓志铭相随 。李国利介绍,通常墓志铭会放置在棺木外部,由糯米和石灰连同棺木一起包裹起来。可是,在棺木外部及两具棺木内,均为发现墓志铭。从各种因素综合推测,这名身穿龙纹官袍的墓主,很可能就是宁王朱权的后人。

          据了解,在这座古墓的附近,考古专家都曾发掘过明代王室墓葬。如今这名墓主身穿龙纹官袍,墓葬又处在多次发现王室墓葬的区域, 因此其王室的身份基本可以确定。而其墓葬的所在地,有可能就是当时的王室家族墓区。而王室墓葬没有墓志铭,最有可能的就是其与宁王朱 权有关。

          在明代,王室实行的是世袭制。宁王的首封者是宁献王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永乐帝朱棣夺得帝位后,为进一步削弱诸王的势力,将许多关外的亲王移藩关内。宁王就是其中之一,并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封到江西南昌。延续四代以后,由于第四代宁王是朱宸濠,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兵谋反,被王守仁带兵镇压,押赴南京,又引出朱厚照再次平定"叛乱事件",后被杀。自此,宁藩被废除。

          考古专家从墓葬中发现的钱币中,确定了墓葬为明代万历年间。此时,墓主虽然还世袭了王室的身份,但是已经处于宁藩被废除的时期,加上祖上叛乱,所以没有墓志铭。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40(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