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透视中国艺术品拍卖之乱象

        作者:核实中..2012-05-02 11:44:21 来源:法制与新闻
        七个月前,一个莽撞小贼潜入故宫博物院走了一遭,无意中掀开了“皇帝新装”的遮羞布,无数的秘密被接连抖落出来。来自故宫2011年8月的一份内部会议内容显示,“十重门”后,故宫期待着一个舆论焦点。

          这个对象很快到来。8月下旬,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个全称叫唐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的“文物”,接过了故宫的舆论重担。多个文物专家指出,这个所谓的唐代大执壶其实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产物,经过种种洗白过程,一跃变身天价,准备申请为国家一级文物。

          下一个接棒的是“金缕玉衣”。商人谢根荣找来一堆玉片,请牛福忠串成了“金缕玉衣”。牛福忠是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他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着“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圈看了看”,便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近7亿贷款,最终5.4亿元打了水漂。

          2010年中国艺术原创作品和古董艺术品的交易总额为989亿元,市场份额升列全球第二。而在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春拍获428亿元,创历年新高。齐白石一幅作品更以4.255亿元价格刷新了近现代书画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在艺术品的买卖链条上,上游一端是高深晦涩的鉴定门槛,下游终端是无处安放的大把热钱。市场繁荣的同时,目前尚未明晰的艺术品买卖法规与制度,为艺术品买卖的虚高抬价与暗箱操作种种,提供了一段“最美好的灰色敛财时光”。

          传统的拍卖行交易外,文交所艺术品股票、艺术品银行等新兴买卖形式在2011年里异军突起,由于“游戏”规则或缺失或未全,而今又正面临进退维谷的生死抉择。

          此地“钱多,人傻,速来”。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卖,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这不该是真实的艺术品交易市场。

          真假“砖”家

          忽悠的专家、玩火的炒家、狡黠的造假者、扮糊涂的拍卖行、耳聋目盲的博物馆构成了文物与艺术品界的种种乱象。从简陋的民间小作坊、堂皇的拍卖行到森然的博物馆,造假无处不在,假的文物与艺术品又在专家、炒家的运作下价值连城。

          “这幅画你甚至不能说它是一张伪作。所谓伪作就是很用心地画出来像徐悲鸿的画,然后冒充是徐悲鸿,这还算是很认真地在骗人。”在“徐悲鸿天价油画事件”被曝光的当天,画家陈丹青旋即发表观点,“这个完全是拿了一张不相干的画说这个是徐悲鸿画的,指鹿为马。现在的人连最起码的比较都做不出来了。”

          在央视“百家讲坛”曾主讲《写实徐悲鸿》的学者吕立新也表态,“蒋碧薇生前有很多照片,从侧面看也能分辨出是不是蒋碧薇。”

          仅凭徐悲鸿之子的一纸“真迹”证明,这幅天价油画在拍卖公示后的15个月中,无专家质疑。直到“孩子”们站出来戳破了窗户纸。识别“伪作”的“技术”很让人跌破眼镜,这幅油画上的主人公根本不是蒋碧薇本人,仅仅是“孩子们”当年为习作找来的人体模特。

          而“金缕玉衣”事件中,5位名头很权威的专家出示的24亿元估值鉴定,最终使得商人谢根荣成功从银行骗贷6亿多元。根据事件鉴定中间人、同为鉴定专家的牛福忠证言,这幅玉片值不了多少钱。作为回报,谢根荣给了专家们几十万元评估费。

          5位专家凭什么隔着玻璃看了看,就确定其价值24亿?参与鉴定的专家在事发后与媒体的对话中,将鉴定的“钉锤”之责归到了已过世的原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史树青身上。

          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主任杨富旭说:“我是只管鉴定,不管评估市场价值的。说这个东西是汉代的金缕玉衣,是大权威史老提出的。”

          中国宝玉石协会原秘书长李劲松说:“史树青史老说这个东西是汉代的金缕玉衣,我们也没提出反对意见。他最权威,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意见只是参考,不具备法律责任。”

          世界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委员会主任王文祥说:“当时史树青是鉴定大权威,他说这个东西是汉代的,真东西,无价之宝。”

          “为这件‘金缕玉衣’写鉴定证书,不是能力所限,而是道德问题。收藏鉴定界收钱就签字的事太多了,当然,专家们可能也没估计到自己的签字会用以诈骗。现在,其中四个专家都把责任推到已经过世的史树青头上,这是不厚道的。”“金缕玉衣”事件沸扬时,一个北京的收藏界老行家对媒体说。

          中国首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创始人马未都更是直言不讳:“在我认识的中国文物界顶级泰斗中,史先生学问第一,简直就是活字典。国家文物鉴定委员身份是终身制的,问题是鉴定技术不可能终身相随。人一老,体力和心力都会不可避免地退化,心力弱了判断力就会彻底往下走。史先生八十多岁了,很有可能是因为心力下降导致鉴定有误。再者,史先生德高望重,就更容易被裹挟、被误导。”

          “类似事情我见过很多,有时候是有人故意做局,有时候是亲属为挣点小钱。有些老先生明摆着看错了,大家还是哄着他,顺着他。”马未都说,“所以我认为,70岁以后人的心力急剧下降,最好就不要在社会上出具文物鉴定报告了。”

          中国唯一的政府鉴定机构是1983年成立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据马未都介绍,由于国家鉴定委员会委员的特殊身份,委员越来越多。文物鉴定委员几乎变成了一种社会荣誉,而不再是纯粹的专家身份。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由国家文物局成立,为国家做文物鉴定。“委员会有时候会派出某一门类的专家,对某一件博物馆藏品做鉴定。但今天面向社会收钱做文物鉴定的事情也开始有了。”马未都说,文物鉴定有可能看错,但天天看错,以错为生,这就是问题了。

          事实上,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也有明文规定“回避原则”,委员“不得在文物拍卖企业任职”、“不得以本会委员名义开具鉴定证书”等纪律。但在实际执行中又并非如此。

          对此马未都直言:“现在所有行业都一样。作家协会、院士选拔、经济学家给企业当参谋……全部乱七八糟。相对而言文物离老百姓更近,大家一听一件假金缕玉衣估出了24亿元就彻底晕了,其实这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问题。”

          马未都认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一旦退休,称号也应该取消。台北故宫的文物专家无论在岗还是退休,都不能面向社会做文物鉴定,违反规定就会被除名,取消退休金,所以没人敢做。现在内地则是透支团体信誉,好处自己拿着,坏处团体背着。“你要把专家名片上的‘故宫’两字拿掉,他就没人用了。”

          由文化部市场司、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0)》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两大瓶颈——鉴定与评估将要破题,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将要加速。

          《白皮书》指出,诚信危机成为制约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重要的瓶颈,已严重制约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艺术品的实际交易、收藏的过程中,艺术家包装炒作、人为造势,艺术品拍卖机构假拍假卖,甚至艺术品鉴赏家和鉴定家也受金钱之诱惑,任意左右艺术品价值、价格,这些都是缺乏诚信的表现。出售赝品、伪劣艺术品,艺术品的信息所披露的不完善等问题,都可以归因于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的缺乏。

          对于解决文物、艺术品行业问题的根本之道,马未都认为,首先要健全制度,二流制度比一流的人强。“现在文物鉴定根本没有形成一个行业,也就没有行规。文物知识很深奥,不是谁都能胜任的。文物收藏又很火爆,不少专业工作者或‘疑似专业工作者’的机会就来了,电视里的好多‘专家’连基本的专业知识都不具备。博物馆里真正业务很好的人往往不愿意去电视台抛头露面;还有些专家业务好,但表达能力欠缺,也就没有露脸的机会了。”

          马未都建议,各文物单位严格执行制度,第一不面向社会做商业鉴定;第二退休以后不能参与任何相关活动,否则除名。

          但马未都同时坦言,法律能解决的是表象,不能解决人的内心。“我是一个专家,我要想获得某种利益时可以在技术上出错,这是法律无论如何管不到的。我不能保证完全不出技术上的错误,但是我永远不允许自己出内心上的错。”

          失控的价格笑话

          目前全世界最贵的中国文物,是2010年拍出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价格5160万英镑(约5.5亿人民币)。马未都说,10年前就能把“金缕玉衣”估价24亿,这本来就是“一个笑话”。

          马未都做鉴定坚持的第一点便是,不做价格评估。马未都曾经想过做一个文物评估事务所。“比如一个青瓷杯,我们会把30年间全世界各地的成交价全部进行计算机处理,必须有数据支撑,而不是拿嘴巴一说,24个亿!”后来考虑到国际惯例,严格来讲价格评估不是文物鉴定专家做的事,马未都便放弃了。

          不过,马未都还在博客上为诸位收藏买家提供了个估价“偏方”:“一个简单判定方法,你让估价的专家们用他估价的一半买,你看他买不买?”

          “由于艺术品价格已超过赏家与藏家的财富能力,出现投资家驱逐鉴赏家,投机家驱逐收藏家的现象。“以价观之”的市场取代了“以美观之”的市场。”汇信资本董事总经理叶翔分析称。

          于是,文物与艺术品的真假往往成了“以美观之”的买家们最后的心理防线。

          “徐悲鸿的‘西湖炊烟’”成为最近一个“疑似伪作”的舆论焦点。一位收藏界人士此前披露,于2011年12月5日晚出现在北京保利2011秋拍夜场的徐悲鸿作品《西湖炊烟》,并非徐悲鸿的画作,而是其学生梁白云的画作。只不过因为有徐悲鸿的长题,经过改头换面,加上徐悲鸿遗孀、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廖静文对这幅画的赞赏,结果变成了徐悲鸿的作品,其价格也因此相差云泥。

          提到徐悲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毕宝祥坦言,徐悲鸿画作已成造假“重灾区”。早在2004年,就曾有报道,几十幅在各地拍卖会上成交的署名徐悲鸿的画作,无一真迹,几乎都是从徐悲鸿纪念馆出版的画册中克隆出来的伪作。

          狂热的徐悲鸿收藏投资家们其实忽略了一道简单的“去伪”数学题:“徐悲鸿的作品以国画为主,油画不到100幅,多数也在纪念馆;纪念馆之外,还有国家各大美术馆的收藏,剩下来在民间流通的可能也就几百张,还有多半在藏家手里不拿出来交易。综上所述,可以想像,能在市面上交易的还剩几张?本来就少的油画又能有几张真迹?”吕立新说道。

          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书画部一位黄姓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承认12月5日会有徐悲鸿的作品《西湖炊烟》上拍,对于记者提出的这幅画可能由1992年佳士得春拍亮相的梁白云画作《古木参天》改头换面而来,她表示并不清楚,而且拍卖公司对拍品的真赝并不负责。

          我国现行的拍卖法明文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

          这一条款被所有拍卖公司搬到了企业管理办法和拍品画册首页的免责声明中,成为制造和拍卖品者的“免死金牌”。

          马未都再度放言:现在拍卖行鉴定藏品真伪的程序基本就由拍卖行自己决定。“拍卖行就是一个商业单位,它没有什么新鲜的,它跟普通的商店没区别。就比如一个超市,它有什么程序来鉴定它进来的货哪个是真的、假的?全看他自己愿意不愿意把握住了。”

          一位假画制造者直言不讳,找他订购“名画”的就有拍卖公司。谁的画价高就想方设法仿卖谁的画,这早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常态。

          由于媒体及时曝光和揭露,北京保利在开拍前作出了声明,言明“经考究,此作品为徐悲鸿与学生梁白云合作之画作”,最终作品流拍。

          有媒体认为保利还是坚持了文物和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艺术品拍卖中,可以不保真,但不许参与作假,这应当成为一条雷打不动的根本行规。”

          陈丹青对拍卖行里层出不穷的赝品也深有感触。“据我的统计,从2005年、2006年到现在,至少有24张是冒充我的画,都是我事后才知道的,但是我也没有去追究。第一你无从追究,第二他们就想挣点钱嘛。比较可怜的是苦主,他们付了钱,几十万就买了一张假画。”

          不过,假艺术品的买家未必就认为自己是“冤大头”,艺术品的真假也未必是热钱烫手的买家们最后的心理底线。

          2011年3月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苏富比纽约举办的中国瓷器工艺品珍藏专场,爆出了拍卖史上前无古人的纪录。一件被拍卖方定义为仿制品,因此估价仅为800到1200美元的粉彩开光锦上添花纹瓶,竟被众多中国买家一举热炒拍到了1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价钱足足高出2万多倍。这一“差价最高的拍卖”被业界人士称为“世纪大笑话”。

          生死抉择文交所

          “进去一辆吉利,出来是沃尔沃。”一位投资者这样描述他的朋友从天津文化交易所(以下简称天交所)中可观的牟利。如果在2011年1月申购上原始股,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账面收益可达15倍。不过,这样的“好事”到3月17日戛然而止。

          天交所当天发布公告称,接天津市政府监管部门通知,自即日起,对上市艺术品20001(《黄河咆哮》)和20002(《燕塞秋》)实行特别停牌,复牌时间另行通知。

          公告声明,两只艺术品股票被停牌的原因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护投资人利益”。

          网上行情系统显示,该交易所第一批上市的两幅当代艺术家的国画作品,《黄河咆哮》与《燕塞秋》3月15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4.92与14.84元,在不到两个月内,比1月26日上市之初的1元面值翻了十几倍。

          天交所成立于2009年9月,是国内最早推出艺术品份额化模式的交易所,也是资金最活跃和最受争议的交易所。该所于2011年1月起推出了一项金融创新,将前述两幅当代国画家的作品拆细成1100万份公开上市交易。

          3月11日,该所再度推出八项新上市艺术品,包括七幅国画和一颗粉色钻石,一上市便连续涨停。

          中国正变成一个世界艺术品交易的巨大的新兴市场。2011年年初,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创下573亿元成交总额的新纪录,同比增幅逾150%。然而,这远不能比拟天交所短短数日“炒”出来的涨幅。

          来自全国文交所资讯网站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国内共有60家文化艺术品类交易所,市场总计发行超过17亿元,其中以天津文交所4亿多元,总计20个单品产品发售领先;其次是成都文交所;郑州文交所居第三;深圳文交所、上海文交所分别位列第四、第五。

          “把高不可攀的艺术品投资平民化”本是文交所的最初设想,但是,当艺术品遇上了类证券的资本操作方式,局面却愈发不可收拾。

          “文交所热衷于搞份额化,这很危险。”深圳弘本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马士华认为,物和金融是两码事。“把一个不应该拆零的东西拆开进行份额化炒作,就像击鼓传花,游戏何时结束,最后一棒是谁都不知道。”

          艺术场董事长曾琼对于上市艺术品的价值认定也提出了质疑,“作品是完整的东西,最后的归属权不可能永远在虚拟的交易市场。这个价值谁来定?”

          “一位艺术家的画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做到一个虚高的价格记录,但问题是有没有人接盘?艺术品的流通性其实没有那么好,不像股票。”曾琼说。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有的民营的美术馆做了很多展览和销售都赚不到钱,现在通过作画上市就能拿到成百上千万,不排除套现的嫌疑。

          将艺术品拆细上市,到底是先行先试的金融创新,还是行走在边缘的非法证券交易?相关争议至今未休。

          据悉,所谓艺术品的份额化是基于《物权法》提出,《物权法》规定一个物品可以共同拥有,在这个法律的基础上,文交所通过对一件艺术品的评估、鉴定、保险,实现它的货币化。但是,艺术品遇上股票式操作,却不适用于《证券法》,使市场操纵行为难以界定。

          据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所长雷原介绍,目前《证券法》的适用范围是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如政府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份额。“股票的标的物是企业,而艺术品份额化的标的物是文化艺术品,从法律上而言,文化艺术品份额化是一种类似艺术品股票的东西,但并不是《证券法》中的股票,至多是一种证券化的东西,证券化不等于证券。”

          雷原认为,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创立是将文化与金融相结合的一项制度创新,是迄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文化产业创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也正因此,文化艺术品份额化不在法律禁区,没有法律上的障碍,是属于法律没有涉及的领域。

          2011年7月,天津文交所“二次开张”。然而天交所的火爆终于告一段落,截至8月17日收盘,天交所上市交易的八只艺术品股票除“翡翠珠链”外全部跌停。不到一年时间,艺术品股票价格即上演了一趟几乎是垂直升降的“过山车”。

          据报道,除天交所,大部分文化产权交易所都没有给非会员公众提供获取实时行情的信息渠道。而不少文化产权交易所都被以艺术品保管不善、二级市场交易迟迟不能进行等管理方面的瑕疵被投资者指责。

          目前中国的文交所,大多数尚未获得牌照,部分据称在争取试点。发起人大多为公司等经济主体,缺乏统一监管。而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司,即便是有政府背景,发起人的利益导向仍受市场质疑。由利益团体来做裁判员,规则各不相同,投资者利益难以得到保障。

          全国文交所排名第三的郑州文交所,其上市艺术品还被国家文物局认为“涉嫌违法从事文物经营活动”。

          适用法律缺失、机构公信力存疑、艺术品准入标准不明、交易模式陷博傻怪圈,被媒体认为是目前文交所生存的四大困惑。

          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以下简称《国务院决定》),开始清理整顿包括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远期交易等内容的交易所。

          文化产权交易所首当其冲,将艺术品拆分成“权益份额”的交易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整顿风暴”。

          随后文化部发布文件重申,切实贯彻执行《国务院决定》,禁止艺术品经营单位将艺术品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艺术品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

          《国务院决定》发布后,南京、天津、北京汉唐、郑州等文交所出现顾客维权退款事件。据报道,除以湖南文交所、陕西文交所为代表的小部分文交所承诺为中签投资者进行退款之外,包括泰山文交所、北京汉唐文交所在内的部分文交所仍以各种理由推脱退款。

          正当投资者和部分文交所经营者人心惶惶之时,以天津文交所为首的“冷静派”却表现“理性”,甚至拿起“法律的武器”要保护份额化交易模式。天津文交所的相关负责人在多个场合表示,目前天津文交所已经向天津市专利局提出“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的专利申请。“天津文交所完全有这个权利,它可以通过《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内容得以实现。”律师郭哲认为,《著作权法》从法律层面上要比仅仅是政府法规的《决定》效力更高。但郭哲同时指出,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交易模式,并不意味着可以和《国务院决定》唱对台戏,虽然层级存在差异,但《国务院决定》毕竟是政府法规,肯定还是要起到规范具体的流程和行为的作用。

          12月2日,几位投资者将天津文交所告到法庭。据媒体了解,几位原告分别于2011年1月和3月开户。但是2011年6月,交易所却突然单方大幅度修改规则。原告认为,这并未照顾投资者利益。

          截至12月14日晚,天津文交所大部分上市艺术品现价在1元左右,有的甚至只有0.66元,部分被套投资者抱怨,已跌到发行价,即便是亏损,也没有卖出必要了。

          12月31日是文交所整顿的大限,根据《国务院决定》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清理整顿工作方案,于2011年12月底报国务院备案。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冬天也许是中国文交所走向规则化所必经的一大阵痛。雷原认为文交市场要繁荣,一要低价向老百姓发售,不搞竞价发行,保护首批投资者的利益,让市场成长起来;二要尽早设立鉴定保险,利用机构力量为投资者保真。

          雷原还提出,善意护盘者的角色不可缺少,“作为收藏家,要有境界,看长远。”

          艺术品银行监管模糊

          画家张晓刚的《生生息息之爱》是目前单价最高的中国当代艺术品。2011年4月它以7000万港元的拍卖价被藏家买走。三年前,作者张晓刚的单幅油画作品估价在1000万港元左右。

          6个月后,2011年10月“张晓刚画作《小女孩》”曾接下“徐悲鸿天价油画”的舆论焦点棒。张晓刚在其微博上称北京传是拍卖2011秋拍即将上拍的、署名为“张晓刚作品”的《小女孩》,并非其本人作品,“这幅画一看就是一件很拙劣的赝品”。随后,传是拍卖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上承认张晓刚作品《小女孩》为伪作,并表示该作品将坚决不予上拍。针对声明中所称“由于该作品是委托人得自某拍卖公司,所以传是拍卖才未认真鉴定”的说法,被“对号入座”的北京印千山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华表示这幅画并没有被印千山拍卖拍出。

          尽管伪作不断,但艺术品巨大的升值空间,还是给投资人安上了想象的翅膀。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2007年年底,从银监会手里拿到中国第一个“艺术基金”牌照的民生银行,正式入主北京炎黄艺术馆,开始其艺术品金融化的征程。当年推出的一只艺术品投资理财产品,在两年的赎回期后,总收益达到25.5%。市场的火爆让更多的艺术品金融运作跃跃欲试。

          据媒体了解,艺术银行这一概念最早由国外提出,在欧美尤其是欧洲比较普遍,比如瑞士信贷、法国巴黎银行。这项业务具体指抵押人可以把他的标的艺术品拿到银行来做评估,通过抵押自己的艺术品,然后进行贷款、再融资。

          抵押房产、汽车向银行借钱,是公众熟悉的事。但拿艺术品去抵押,却让中国的银行犯了难。面对艺术品,银行家们通常会有两个疑问,一个是要不要收,另一个是给多少钱。中国人喜爱收藏,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却鱼龙混杂。

          收藏家协会专家侯斌曾直言,市场上存在最严重的负面现象,是拍卖会上出现假的拍品和假的竞拍。他说,艺术品投资最主要的风险是鉴定风险。艺术品真伪难以鉴定,行家有时都会看走眼。

          “金缕玉衣”骗贷事件即为典型一例。

          有媒体分析认为,目前在中国还缺乏整套的体系制度,甚至相关的监管也是比较缺乏。具体到监管问题,银行在收艺术品时也倍感困惑。自己收到东西如果是赝品或者是伪品,银行自己要承担这个风险。确认是真品之后,银行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由于判定艺术品的价值受到很多人文因素的影响,要给艺术品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比评估具体的房产、汽车要困难得多。目前银行采取的办法是拿艺术品的拍卖价格进行比照。

          财新《新世纪》周刊曾走访几家提供艺术品抵押贷款的银行后发现,没有哪家银行可以给出精确的抵押率数字。大部分人,包括私人银行内部人士也表示,能贷多少钱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一件艺术品拿到银行之后,要经过一整套严密的流程,才能确认其最终的抵押率。民生银行透露,它能给的最高的抵押率是50%。但即使是这种严密的监控,依然有风险存在。

          其中一大风险在于,有人利用这个把手里的艺术品价格抬高。比如一个不太知名的作者,其作品本来是10万,然后有人抬价抬到100万,就相当于10幅他的画。由于拍卖行显示的成交记录是100万。如果将其作为参考价格去银行贷款,问题就会十分严重。

          为了防范风险,银行对抵押人的资质提出了很多要求,比如资产证明、不动产证明等等;并且规定贷款使用的领域只能在艺术品投资、消费等领域,而不是股市和楼市。但谁来监督这些条例的执行,谁来监管艺术品抵押贷款的业务,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2011年12月21日,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收藏家俱乐部举办的文化艺术品评估——质押融资合作试点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此签约仪式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部信息中心,工信部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见证和支持。有媒体将其解析为这是国内艺术品质押融资的破冰。据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介绍,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第三方“文化艺术品评估体系”课题即将启动。

          第二日,中国国家画院代表全国300名大艺术家,其中包括杨晓阳、黄永玉等艺术家签约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这也被认为标志着国内首个从源头上杜绝赝品的艺术品交易中心开建。

          据国展美术中心总裁杨春桥介绍,国展美术中心将资产抵押给银行,银行为投资者提供保函。投资者购买艺术品时,可以选择由银行开具贬值等额退现“保函”,或由国展美术中心开具贬值等额退现“凭证”。

          杨春桥说,两年内,当艺术品贬值时,投资者凭贬值等额退现“保函”直接到银行兑取现金,或持贬值等额退现“凭证”直接到国展美术中心兑取现金。两年内,当艺术品升值时,投资者可以委托国展美术中心进行转手交易,升值的利润归投资者所有。这种模式可避免客户投资无法变现的风险,使不懂艺术品的客户都可以从事艺术品投资。

          此前2011年9月,全国首个艺术品增值保值交易平台在西安开通。这是继艺术品拍卖市场、文交所之后又一种艺术品公共交易平台。根据其官方介绍,该平台依托艺术品评估、质押、担保等金融信用体系,以提供艺术品增值、保值服务为核心业务。

          层出不穷的艺术品买卖平台,不知谁能走到最后?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0(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