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河北老汉守康熙十四子陵墓84年 忧虑:谁来接班?

        作者:郭宇2012-04-27 13:56:54 来源: 《每日新报》
        他的祖祖辈辈都传承着一个现代人很陌生的职业——守陵人。

          他和他的祖先一样,从出生到如今整整84年,固执地守在黄花山脚下一辈子。

          他的小屋守着皇家陵寝,多年来与清代王爷比邻而居。

          他叫刘福信,康熙大帝皇十四子允禵陵寝的最后守陵人。

          蓟县,孙各庄乡石头营村。

          青山绿水环抱着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很少有人知道,在村落的周边,竟有多达6座王爷陵。

          熟悉的山水之间,其实隐藏着历史的沧海桑田。

          300年前显赫一时的满清王爷们如今就长眠在这不起眼的山村里,村民中的很多人都是当年守陵人的后代,他们的房屋有的就建在陵园边上,祖祖辈辈都守着这片“地下皇宫”。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走出山村打工创业,能固守这份昔日“职责”的人越来越少了——不过,刘福信还坚持着。

          历代都是守陵人

          石头营村人最早就是顺治末年或者康熙初年皇上安排来的守陵军队,到了晚清时期,虽然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队建制,但也都是世袭皇家俸禄的守陵人。

          出了蓟县县城,过了马伸桥,就能看到孙各庄满族自治乡的路牌,顺着平坦的柏油路就能行至黄花山脚下的石头营村。这里与清东陵相隔不远,属于清皇陵的辅助系统,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加上清朝末年的烽烟四起,几场浩劫下来,6座王爷陵建筑所剩无多,石碑、享殿,都成了断壁颓垣,现在地上尚存的主要建筑就以皇十四子恂勤郡王允禵及其子的两座墓碑为主。

          有着3个儿子、3个女儿的刘福信老人至今没有离开石头营这个小小村落,对他来说,自己的任务还没有结束,毕生守护的皇十四子允禵的陵墓还没有得到外界的重视,而自己对王爷陵的许多疑惑也还没有解开——他一直纳闷,二王爷允礽是废太子,可他家所守护的十四王爷的墓碑却比这二王爷以及皇长子允褆的还要高大,侧面还雕着双龙!这些别的王爷可都没有,“我就想不明白,你说十四王爷跟他四哥雍正皇帝争夺过皇位,闹得不可开交,这乾隆爷为啥还厚葬他的这位皇叔?”他特别希望能有明白人帮助自己解开这些疑惑,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了解王爷陵。

          刘福信老人出生于1928年,正是那一年军阀孙殿英带着队伍盗挖了东陵,第二年,6座王爷陵也无一幸免……如今,享殿没有了,原有的位置或变成农田,或变成村舍,剩下的都成了断壁颓垣。

          刘福信老人说,自己的房子旁边就是十四爷的石碑,后面就是地宫,以前老人的哥哥刘福全每天都去巡视,现在轮到了他,虽然这几年的身体大不如前了,但是每天还是要围着整个陵寝转一圈,否则一颗心总是悬着。

          年轻时,刘福信曾经赴朝作战3年,当兵8年后,他选择了回到这里务农,他说,城里的生活固然比这里条件好,孩子们也都愿意住在县城,但是他在这儿呆惯了,不管到哪儿,心里也总是想着这儿,惦记着这片荒废的陵寝,“我舍不得走”——每次孩子来接他进城,刘福信就只说这5个字。

          虽然心心念念地记挂着十四爷的陵寝,但是老人觉得自己不算是真正的守陵人,在他的观念里,像他爷爷那样拿着皇家俸禄的职业守护者才能称做是守陵人,他这样的充其量只能算是守陵人的后代而已。即便如此,老人还是尽己所能守护着王爷陵,看着陵寝日渐残破,他心里也不是滋味。刘福信说,虽然陵寝已经只剩下石碑和地宫了,也没啥可守的,赑屃和石碑又大又沉,谁也搬不动挪不走,就那么露天地放着,但他还是会隔几天就去清理清理杂草。

          为王爷后人继续守陵

          刘福信老人朴素的人生观中,始终坚信,保护王爷陵,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增长清代文史知识,还可以更好地保护满族文化。他所居住的孙各庄乡就是满族自治乡,这里的村民大都是当年满清王室派来的守陵人后人,现在他们依然保留着满族人的习俗,比如说,40岁以上的人称母亲为“奶”,称父叫“阿玛”,祖母叫“太”,叔叫“爹”,儿媳叫“妇”等,“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愿意记住和遵守这些的没几个了,啥都学外国的。”老人忍不住一声叹息。

          九年前,自从文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到村里考察过王爷陵后,村民们开始有了文物保护的意识,知道王爷陵被砸碎的石头也是宝贝,既然无法修护,那就竭尽全力保护原貌,使王爷陵不再遭受任何人为破损。

          4年前的一个冬夜,一村户放在院子里的一块石头被人偷走,紧紧追赶,窃贼才把石头丢弃逃跑。刘福信说,不管白天黑夜我们就多留点神呗,发现有人想偷盗赑屃和石碑,一声喊,周围的邻居就都出来了。

          “几辈子了都守着王爷陵过,我得完成先辈的职责,尽自己所能守着这儿。”

          大约八九年前,从北京、上海来了两位老人,说是十四爷的后代,几经辗转才找到祖坟。从那开始,每年清明他们都来祭祖,这让刘福信老人内心充满了感动,“守了一辈子,真没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见着十四爷的后人,值了!”他说,自己也是快90岁的人了,5年前因病手术之后,身体大不如前了,能亲眼看着十四爷的后人不忘祖先,年年来给祖坟添把土,心里特别舒坦。

          为了方便后人们前来祭祀,老人还在十四爷地宫的入口处垒起了一座坟茔,每年清明的祭祀之物就放在坟茔上面,刘福信说,也不知道还能为他们再做些什么,只要自己还能想到的就先做了吧。

          平常的日子里,家里就只有他和老伴儿,经营着自己院子里的小菜地,过着简单平凡的生活,要是遇到有人询问王爷陵的事,老爷子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讲述着老一辈传给他的故事和这一生守在这里的见闻。

          现状堪虞王爷陵未来谁守候

          其实,近年来通过影视剧的演绎和展现,清朝中期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但谁能想到,当年叱咤风云的皇族人物就隐藏在我们天津的后花园蓟县孙各庄乡石头营村的山水之间?当历史的尘埃再次被掀起,当每个人都沉醉在演绎了的电视剧之中,又有谁能真正说出正史之中的一二典故?

          刘福信老人介绍,以前每个王爷的陵墓都有一座巨大的汉白玉石碑,还有享殿和地宫。现在,享殿都没有了,只留下残垣碎瓦,地宫也在战乱年间被盗挖得差不多了,6座石碑只剩下了4座。在老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十四爷陵寝地宫所在地,如果没人介绍,这一大片坟茔,任谁也不会想到下面长眠的居然是康熙年间参与“九龙夺嫡”的重要历史人物。

          “300年了,又经过了战乱,丢的丢,抢的抢,荒郊野外的,没人知道那些石碑和文物都流落到哪里去了。”他遗憾地说,目前王爷陵能看出具体框架结构和位置的也就十四爷的陵寝了,真该有人来好好研究研究。

          伸出手来颤巍巍地抚摸着守护了一生的王爷陵石碑,“我老了,下一辈也大都生活在县城里,以后谁来守着十四爷呢?谁来把这里面的故事讲给后人听?”老人说,村里的文化已经出现了断层,王爷陵的故事早没人能说明白了,他盼望着有人能接替他守护这里的陵墓,解开那些历史的疑惑和未知之谜,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王爷陵。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3(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