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心理分析大师眼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作者:余靖静 张乐 2011-07-21 17:20:51 来源: 人民网
        心理分析大师眼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媒体鉴宝、藏家憋宝、买家寻宝……目前艺术品收藏与投资出现了“全民参与”的景象。据了解,我国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艺术品收藏时代挺进。据统计,目前全国有艺术品收藏爱好者、投资者7000万人,年交易额近200亿元。而且,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收藏“火”遍大江南北

          在近年来的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再创新高”这个词已屡见不鲜。各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和成交率达到历史最高点;成交价格比估价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现象频频出现。

          据《半月谈》记者称,2005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巨头们的成交额都相当可观:中国嘉德超过6亿元;北京翰海5.18亿元;北京荣宝3.6亿多元;上海朵云轩2.26亿元。据业内人士统计,北京、上海、香港以及天津、南京、杭州、广州七地24家主要拍卖行,共推出中国书画作品19062件,总成交额为32.98亿元。

          2006年春天,艺术品拍卖的热闹时节又到来了。近日,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香港等地的多家拍卖公司都在举行春季大拍卖,时间比往年提前了一个多月。

          火热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引来了众多加盟者。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美誉的西泠印社也高调介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并一举创下了约1.96亿元的总成交额,成为“江南第一槌”。

          在“高温”中国拍卖市场中,油画更如异军突起,风头甚至盖过了国画。

          “一掷千金”背后的隐忧

          “乱世买黄金,盛世搞收藏”,活跃的民间资本对艺术品市场倾注了高度的热情。业内人士分析,艺术品投资的高回报率是艺术品市场出现“全民参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艺术品投资的国内市场刚刚启动,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市场潜力不可估量,现在进入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面对一波接一波的高成交额和拍卖纪录,业内人士更指出,拍卖市场一片火爆的背后还存在着三大隐忧。

          隐忧一 作假现象屡有发生,制假、售假、拍假纠纷逐年上升。其中,尤其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些拍卖公司的不法行为。这些拍卖公司与送拍者勾结在一起,联手做局,欺骗藏家,导致赝品在市场上流通,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市场信誉。专家指出,如果不解决作假问题,艺术品市场就不可能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现有的繁荣最终也可能会成为一堆泡沫。

          隐忧二 拍卖市场成为一些不法分子洗钱的渠道。在沆瀣一气的前提下,有些不法分子将原本不值钱的东西送拍,然后再委托他人将其以极高的价格“买入”,从而达到将手中脏钱洗净的目的。而拍卖公司从中赚取的手续费是拍卖成交价的10%。这是艺术品市场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隐忧三 藏家的整体水平不高。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最终还要取决于参与者对市场的了解和对作品的认知水平。但目前在艺术品收藏热的表象下,却隐藏着买者鉴赏能力的先天不足。书画爱好者潘伟民告诉记者:“艺术品拍卖的现状是买的人不懂,懂的人没钱。”

          而经验不足、鉴赏能力不高的投资者的大量进入,也让投机者找到了造假缺口,促进了赝品的流行。据了解,不少收藏者都购买过赝品,有人形象地用“交学费”来形容这一现象:“交学费考上中学,交多一点考上大学,再交多一点你就是博士生。总之,想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为了尽可能降低拍卖市场的不确定性,减少“投机分子”的介入,注重打造一支高品位的收藏队伍是根本之道。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4(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