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画家凡高并非一直贫困 曾与妓女同居

        作者:核实中..2011-05-13 15:50:57 来源:华盛顿邮报
        画家凡高并非一直贫困 曾与妓女同居
        凡高价值连城的作品《向日葵》
         荷兰着名画家凡高的一生,传奇多臆测也多。凡高毕生的知己是自己的弟弟提奥,他一生给弟弟写了750多封信,也给其他友人写了不少信。幸亏凡高的弟媳有心,把这些信件都保存了起来,今天才能再现凡高的一生。1994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重新整理了凡高的信件。最近传出消息,“新版信稿决定在明年(2006年)正式出版,全书分为15章,厚达万页”。这本信稿将披露凡高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凡高生前卖画少是因为他不懂经营 

          在电影《凡高传》里,预言家描述了凡高的一生:“你会去巴黎、英格兰,在那里卖画,你还会恋爱,遭到拒绝,丢掉工作后,在一个煤矿当传教士,被解雇,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和一个妓女结合,画了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在医院住上1年,37岁时自杀。……一生只卖出一幅画。”大家都认为,凡高的一生,就是这样充满坎坷却不失传奇色彩,饱受冷落和贫穷打击却画作不断。  

          阿姆斯特丹博物馆通过研究凡高的信件发现,凡高并非一直贫困,他曾有过不少手头宽裕的日子,特别是在大家都认为他极度贫困的在矿厂的时候,当时他还在与妓女同居。 

          凡高曾给好友、画家艾.伯尔纳写过一封信:“亲爱的伯尔纳,为了把画画好,我要吃好住好,有空就享受,悠闲地抽口烟袋,喝杯咖啡……”这期间,提奥每月提供给他250法郎,而当时凡高的一位邮递员朋友,每月工资才135法郎。 

          还有一段轶事说,有人看上凡高一幅画,凡高要价100法郎,还不准买主砍价,说:“你可以拿走3幅别的画,这幅非100法郎不可。”阿姆斯特丹博物馆研究员?奥分析说:“可以看出,凡高固执,同时也不太擅长经营。”试想,如果凡高果真是无名之辈,那么他生前卖出的惟一画作怎么会以400法郎的高价出手?专家因此推测,凡高生前卖画极少是因为他不懂经营,而他死后迅速成名,没有生前名气做铺垫恐怕也实现不了。  

          “狂”才是凡高精神的本色  

          曾有一种传闻,凡高有一个哥哥刚出生不久便夭折,这伤透了他母亲的心,使凡高出生后得不到应有的母爱,从而深受精神创伤。但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发现,凡高回忆自己出生地的言辞虽多,可没一句提到这件事。凡高1877年8月曾寄信给刚失一子的画商特尔斯蒂格,他在信中说:“你现在的感受就像我父亲当年失去我哥一样……”专家们相信,这只能证明失去孩子对父母的重要,却远不能证明凡高缺少关爱。   

          凡高给他那些画家朋友的信里经常提到“黑红色组合”,大家都认为那是凡高的色彩理论。有人偶然在凡高一幅自画像上看到一个“红檐黑帽”,就马上断定是这个理论的实际运用。然而,这次专家们在清理信件原稿时却有意外收获,他们发现第一个字母不是“n”,而是“v”,因而,凡高信中提到的是“放狂”(voirrouge:原意气得发狂)。这一发现足以回答那幅价值连城的《向日葵》究竟美在哪里。 

          凡高的画色彩和线条统统狂放,甚至呈“怒放”状。这两样东西组合到他的画上,给观者的感觉却是亦静亦动,像听了抒情音乐,也像踩在云彩上。专家说,这种“狂”是凡高精神的本色,既有法国革命时期的思乡情绪,也体现了凡高罕见的视角和超常的感受力。专家们评价说,凡高是“真正的观察家”。  

          感受真实的凡高  

          这几个细节,涉及凡高生前的方方面面。博物馆收集和分析这些信件,目的就是要帮凡高去掉“神化”。但实际上,凡高自己早就说了,“真正的真实,不只存在于外在世界,也存在于心灵。不触及心灵,只能说是捕捉到外在世界的真实,而不是整体世界的全貌……”心灵的凡高还安静地存在于自己的书信里,缺的是有心人去感觉。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9(s)   6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