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美术家网 >> 艺术趣闻 >> 趣闻库 >> 国外 科技
      分享到:

      切.格瓦拉画像中暗藏了40年的玄机

        作者:核实中..2011-05-13 10:36:31 来源:新华网 
         这是一幅风靡全球的肖像画,画面上,切.格瓦拉头戴贝雷帽,披散卷发,神色坚定,深邃的双眼凝视远方。这幅红白黑三色画像如今是流行文化的标志之一,以其为主题的海报、T恤衫等也随处可见。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幅家喻户晓的画像里,竟然有一个隐藏了近40年的秘密。8日,画像创作者向英国《苏格兰人报》透露,他在画中切•格瓦拉的肩膀处隐藏了自己的姓氏首字母“F”。  

          ●透露秘密  

          10月9日是切•格瓦拉逝世40周年纪念日。 

          画像创作者吉姆•菲茨帕特里克8日告诉记者,切•格瓦拉头像的肩膀处藏有他的姓氏首字母“F”,作为个性化标记。这位爱尔兰艺术家说:“我希望这幅画广为流传,也希望在里面留一点自己的痕迹。”  

          画像创作于1968年,取材自摄影师阿尔贝托•科尔达为切•格瓦拉拍摄的一张照片。菲茨帕特里克说:“我对照片做了一点修改,把切•格瓦拉的眼睛稍稍提高,还加上了字母"F",我有点调皮,一直没透露这个秘密。”  

          1967年切•格瓦拉逝世后不久,出于对他革命理想的崇拜和对他被处决的愤怒,菲茨帕特里克创作了这幅切•格瓦拉画像。但连创作者自己也想不到,这幅画后来竟成为最广为流传的艺术作品之一。  

          “我很喜欢这幅画,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看到它,我就会把它拍下来,”菲茨帕特里克说,“每当看到那个小小的"F",我都忍不住笑一笑,知道那就是我的作品。”  

          ●默默无闻  

          虽然这幅切•格瓦拉头像几乎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齐名,但创作者菲茨帕特里克却鲜为人知。他如今在爱尔兰的都柏林生活和工作,创作凯尔特艺术,还为辛妮•欧康诺、“瘦李奇”乐队等歌手设计唱片封套。  

          这幅切•格瓦拉头像被耐克和斯米诺等品牌翻印使用,但菲茨帕特里克从不索要版权费,他认为这与切•格瓦拉的革命理想相悖。  

          这幅名画不仅出现在唱片封面,还是一些艺术家的创作素材。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就曾在创作中使用切•格瓦拉头像。  

          “这幅画出现在沃霍尔的作品里让我受宠若惊,”菲茨帕特里克说,“看到他的作品里到处是我的"F"标记,而且只有我自己知道,这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抗拒镜头  

          切•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塞尔纳。虽然身为不少人心目中的英雄,生活中的切•格瓦拉却行事低调,不爱面对镜头。  

          路透社5日登载了对古巴摄影师罗伯托•萨拉斯的采访。他在1959年古巴革命后拍摄了大量切•格瓦拉的照片。萨拉斯说,要拍到切•格瓦拉的照片,只能等待偶然机会。  

          据萨拉斯回忆,有一次他要给切•格瓦拉拍照时,他大喊:“够了,别再拍我了,我不是什么重要人物。”  

          萨拉斯说,切•格瓦拉出访时几乎从不带摄影师。  

          切•格瓦拉难得一次主动配合摄影师拍照,是1960年他和古巴领袖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一起打高尔夫球,当时他们想通过这组照片表达对美国的蔑视。  

          当今最广为人知的这幅切•格瓦拉头像,也是摄影师阿尔贝托•科尔达抓拍的产物。(淡然)  

          ●切•格瓦拉生平简介  

          切•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塞尔纳,1928年6月14日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一个建筑师家庭。  

          “切•格瓦拉”一名的来源说法不一。有一种解释说,“切”在阿根廷当地语中用于打招呼,相当于“嗨”,是切•格瓦拉为自己选择的昵称。  

          1946年至1952年期间,切•格瓦拉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获博士学位。大学期间,他骑摩托车游历南美洲各国,逐渐萌生通过革命结束贫穷与社会不公的理想。  

          1952年,他参加反对阿根廷庇隆政府的暴动。  

          1956年,切•格瓦拉在墨西哥结识卡斯特罗兄弟,同他们一起远征古巴,参加反对古巴的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斗争。古巴革命胜利后,他加入古巴国籍,历任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等职。  

          1966年,切•格瓦拉放弃一切职务,率领几十名追随者先后潜入刚果和玻利维亚,实践其游击中心论和大陆革命计划,两次尝试均遭失败。  

          1967年10月8日,在玻利维亚被俘,第二天即遭杀害。
        责任编辑: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2(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12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