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海南传统工艺椰雕:符以群和他追逐的“椰派”梦

        作者:核实中..2010-11-04 15:36:17 来源:网络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椰壳加贝壳就能代表椰派吗?在13年的海南工艺品创作过程中,符以群力求用自己的作品解读、传承,为海南传统工艺中的“椰派”注入新内容。

        椰派是在海南传统工艺美术品领域充分张扬椰风海韵特质的一个艺术流派。昔日,椰壳上镶着贝画的工艺品是椰派的代表作,在海南民间工艺品领域有着标杆地位。在海南、在海口,有一个人一直在思考着:椰壳加贝壳就能代表椰派吗?在13年的海南工艺品创作过程中,他力求用自己的作品解读、传承、为“老椰派”注入新内容。

        “我们的”就是“海南的”

        1970年,符以群出生在一个满地都是椰子的地方,海南文昌。

        1992年,他从海南大学美术师范专业毕业。5年后,他关闭了自己开的一家当时在海口最大、很挣钱的歌厅,他觉得“挣歌厅的钱”没意思,还是想在一个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行业里发展。符以群不爱说话,当老师的路显然行不通。有钱不挣,这在很多人眼里,符以群是在“犯病”。

        关了歌厅,他去岛外旅游、散心。在云南,一位好友家里的毛主席像下端正地放着一个椰子果。日久天长,未经处理的老椰子黑得发亮,像个天外的遗留物。椰子在符以群眼里司空见惯,在他的老家,仅加工椰子的历史就长达千年。

        “你为什么要留着这个?”他追问着。

        好友给他的答案是:这就是我对海南的印象!在好友眼里,海南是一个天高地远的地方,是一个被海水围着,把人挡在岛外的地方,这个地方会让人有“恍如隔世”的感觉。眼前这个堆上了岁月痕迹的老椰子,能传递这种感觉。

        好友的话“震”了符以群一下。也许是常在海边不知鱼虾之鲜,符以群当时体会不到好友这种感觉。

        有一次,符以群到了昌江南罗。在这里他看到一张老阿婆坐的凳子。凳子的表面是牛皮,这是黎村的普通日用品。与普通的黎家小凳不一样的是,海边的黎家凳,不仅硬,而且海水打在凳子上,有了岁月的痕迹。这张凳子一下子吸引了符以群的目光。他想到了云南好友的话,他在这张不起眼的凳子上找到了一种“隔世感”。他出价20元要买下,老阿婆认为他是在开玩笑,踢凳子一脚说,想要就拿走吧!

        这张老凳子让符以群突然意识到,他完全可以凭着自己学到的美术技能,表达出这种感觉。他认为在海南最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一定是有岁月感的东西,而“我们的”就是“海南的”。

        1997年,符以群用“椰派”二字注册成自己产品的商标,成立一系列带有“椰派”两字的公司。他想用标有“椰派”二字的产品创作出一批与海、与林、与海南有关的工艺品,以此解读、传承并为传统工艺美术品领域已形成的“椰派”注入新内容。

        这一年,他沿着海南岛的海岸线行走了一圈,在钻进了黎村苗乡后,他发现海南最高级的工艺品是质地为海南黄花黎的家具或工艺品。而当时,黄花黎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属高档奢侈品。但他竟没有看中黄花黎,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海的味道”。当他把目光转向海边一堆堆船木时,两眼顿时发光。他觉得船是属于大海的东西,数十年以上的船木本身就让人感到恍如隔世。他用船木创作出的第一批带有海南明式花黎风格的工艺品,被海南大学的留学生全部抢走,又被他们带到意大利的古玩市场。

        独树一帜的“椰派之风”

        符以群大行“椰派之风”两年后,在海南的工艺品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在布质类———海南黎锦,陶瓷类———福安窑,雕刻类———椰贝雕,海贝类———珊瑚、红树饰品中,寻找着海南美术工艺品发展的空间。当他梦想着用自己的原创作品,形成旅游产品时,一个现实摆在他的面前:“新品一出现,马上被克隆”。他又一次“犯病”,停工、停产。

        符以群这次去的地方是世界上著名的热带岛屿和休闲旅游胜地。他发现:凡是难于被仿制的工艺品,一定是立足于地缘人文传统,带着一种固执、一种狂热、一种边缘化、一种非主流、一种鲜为人知、独树一帜的品质,而要使“鲜为人知的、独树一帜”不会昙花一现,具有生命力,一定要具备流行品质。于是,他又四处寻找着一切流行的细节、流行的元素,流行的韵味、流行的品位。

        此次停工、停产让符以群感到了事业转型的艰辛。不断创作新品就要投入,投入就要资金。他以20万元的低价卖掉了宝马,在朋友、同行中消失了……

        而后,符以群不断地寻找着,他惊喜地发现:在海南,海神、海盗的形象存留在许多老渔民心中,并流传在岸边、岛上。在琼山石山镇荣堂村,符以群看到,这里的房塌了,门烂了,但始终有一批不蛀不腐的房梁存在。他找到这些带着陆地气息的“岁月之木”,勾画出一尊尊海神、海盗。符以群说不清他找到了一种什么感觉,但这样的品位、情趣、格调的确让他的作品大受欢迎。由于特有的木料有限,他把椰子做旧后,制成了一个个海盗的头。这次,他多了个心眼,在远离产品原材料地的外地销售,这样仿制者因无料而一时下不了手。在美国,海盗头以每个10多美元的价格让他挣了一大笔美元。

        眼下,符以群拥有了椰派饰品、椰派手工坊、椰派家居馆等自主工艺品品牌,椰派以每年1亿多个椰子壳、1200个品种的销量和难以复制的品性,在海南工艺美术品领域独领风骚。椰派的很多工艺品成为纪念品。纪念澳门回归周年时,海南省赠送的纪念品是一艘椰壳制成的远古货船。船是海的主人,椰树长出的椰壳是热带海岛最具象征意义的植物,符以群用这件作品在解读着“椰派”。

        梦想建民间文化创意谷

        一个个芭蕉树皮制成的渔船桅灯;一张张用老船木打造出的黎家茶桌;一件件黎族民间编织工艺品草席、草笠、草箩、竹箕、竹筛、藤篓、藤椅、藤篮、刀篓被演绎成了民居饰品……

        当一批批带有大海的、绿林的、中国热带海岛“气质”的工艺品不断出现时;当他的员工达上千人,产值达2000多万元时,符以群又“犯病”了,他又将停下脚步。

        符以群认为,美术工艺品开发本应是一种创作,绝不应在流水线上生产。看着近千名员工在流水线上重复劳动,看着自己的作品被自己克隆,他无语了。在他心里,工艺品的生产者至少应当是原创的艺人。他想,如果海南的多数的工艺品都多一份“独树一帜”的能力,也就会多产生出一份艺术魅力,海南的工艺品市场才能远离流水线生产模式。在印尼巴厘岛,符以群看到,上至80岁老人,下到五六岁的孩子,个个都是工艺师,个个都是原创者。在一个雕刻村里,“村民艺术家”就在自己的家里将作品展示给游人,他们不仅从游人欣赏的眼神中生出成就感,而且作品一但变成了商品收入也很可观,他们用自己的才艺创造着物质财富。

        符以群把目光对准了海口羊山地区,这里曾是历史上的海南工艺品发源地。在这里,一代代祖辈们都是能工巧匠从事着纺织、木雕、陶艺、石雕、椰艺、贝艺、工艺家具等创作。海口龙华区富道村加工的椰雕器物,当年是“天南贡品”,唐代诗人陆龟蒙曾有“酒满椰杯消毒雾”的诗句。宋朝时,龙塘镇富礼村加工出的花梨木碗、木杯、木壶,已流行于士大夫宴席之上。不仅如此,在元、明、清时期,羊山地区文彩村老百姓有私窑无数,琼崖瓷器远走南洋。

        符以群还了解到,传统的、充分张扬椰风海韵特质的椰派工艺品流派也是在这里产生。然而,斗转星移间,这里的艺人大都改行,他们不是进城打工,就是原地种菜。因为,用祖上留下来的手艺已不能养家糊口,当传统手艺无法解决温饱问题时,艺人几乎都停止了创作。

        如今,符以群开始了新的计划:他要在羊山地区建一个海南民间文化创意谷”,他想召集起这一地区成百上千的艺人一起解读、传承,重振传统椰派,为 “老椰派”注入新内容。他缩小了企业的规模,把精力全都放在创意谷的项目推动上。他说,真的有一天,海南有了这么一个民间文化创意谷,他的“病”将不治自愈。

        来源: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 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2(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