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保定藏友十年收藏地契三千多件

        作者:核实中..2010-11-04 15:26:56 来源:网络

          ■坚持十年,收藏源于一次偶然

        今年35岁的吴江痴迷收藏地契已将近10年。

        “收藏第一张地契是在曲阳,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一张清朝的地契。翻看着已经发黄,甚至有虫蛀痕迹的老地契,一种强烈的历史冲击感和浓浓风土人情味,深深的吸引着我。从那以后,我对收藏一发不可收拾。”说到他的老地契,吴江的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

        从收集第一张地契到如今藏品已有三千多件,这十年中吴江收集的这些地契基本上都是通过朋友介绍、古物市场等渠道搜集来的。对于收集的过程,吴江说:“过程虽然很普通,但是却需要处处细心,就是一堆不起眼的烂纸,也需要去翻翻。”

        ■据实选题,三千藏品巧分类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收藏者,收藏实物和专业知识必须兼备。想收藏地契,就要先了解这张地契背后的历史,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史知识。

        吴江说,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是个菜鸟,有时候连地契上的字都认不全。但是随着收藏的深入,吴江阅读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一有空就认真学习研究。“我还大致把我的藏品分了三类,一是中国类,是全国性的,从明、清、民国、苏区、解放区、抗日根据地、建国初土改、建国后土改,一直到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自留地、承包地,八、九十年代土地扭转为主干,其中再分小类;二是保定类,我是保定人,收集了很多保定的地契,保定22个县各个时间段的地契我基本上都收集全了;三是红色主题类,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所以我做了一个红色主题的归类,如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等边区的地契。”

        ■弥足珍贵,一张地契一段历史

        “地契能够保存到今天,很不容易。” 吴江感慨,1946 年开始的大规模土改以及后来的文革,全国大部分地契遭到焚毁,只有极少数地契因藏到墙里或埋到地下得以保存。吴江保存的地契,其中最难得的是一张晋察冀边区扣了印章但未使用的空白地契。这张地契之所以难得,是因为1947年10月中国颁布土地法大纲之后进行土地改革,对土地所有者发放土地证。晋察冀边区当时印制了土地证,并加盖印章,准备执行。但革命形式发展太快,还没来得及执行,1948年春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就合并了,称为华北区,发放华北区的土地证。所以这张地契短短存在了几个月,能保存到现在已经很难得了。

        “别小看这些地契,他们可是研究土地历史发展的重要资料。可以真实地反映出各个时期的地价变动、边界划分、农民负担程度等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些情况。每张地契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吴江介绍。以望定县地契为例,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晋察冀地区日伪军控制区域,两个县交界地区的地契。这个县就存在了一两年,所以这样的地契既典型又难得。还有一张民间的白契,将土地单位细致到了亩、分、毫、系、忽、尾、末,可见当时人们对土地交易就已经非常谨慎了。

        在吴江看来,收藏一张地契,然后解读它,就像是在解读一部历史。本来收藏地契只是个人爱好,但是随着藏品越来越多,吴江也希望能和更多的藏友一起交流收藏心得。等时机成熟了,吴江还想办一个地契展览,把这些记载着中国几百年土地文化的地契都展出来让大家看看。

        ■收藏小提示

        由于老地契的收藏价值、经济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收藏人士的关注,市场上也出现了仿品和伪造品。记者就此咨询了一些资深藏友,藏友们对收藏地契也说了一些提示。一要看纸张,老地契的纸张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纸张,绝对不会出现现在使用的光洁、平滑的情况。此外,要看骑缝章盖得是否自然,老地契盖章既有其规律性,也比较随意。如果是新中国时期的,还要留意村民小组长签名、县长签名等是否对得上号。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 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