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怀揣感恩之心 编撰茶史著作

        作者:核实中..2010-11-04 11:53:32 来源:网络

          被誉为名山茶史上最系统著作的《名山茶经》,历经半年的编撰,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正式亮相。该书包括茶业沿革、茶树资源等十四个篇章,创造性地加入了茶馆和茶具等茶史书籍鲜有提及的部分,系统地梳理了茶产业相关知识,为后来者提供了可供查证参考的珍贵资料。

        名山县茶业协会会长杨显良这样评价《名山茶经》:“此书是迄今为止,跨度最长,收集资料、图片最全的关于名山的茶学著作。”

        近日,记者专访了《名山茶经》主编卢本德,听他一述编撰始末。

        为编撰茶经废寝忘食

        去年下半年,四川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始了四川茶叶的课题研究。名山县拥有世界人工种植茶叶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蒙顶山,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四川茶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研究川茶,当然少不了名山县。

        2009年11月25日,退休在家的原名山县农业局局长卢本德,受四川茶叶科学研究所之托,接下了编撰《名山茶经》的重任。

        规定的编撰时间有限,卢本德接受这一重任后,一刻也没闲着,立即根据四川茶叶科学研究所提供的题目大纲,投入到收集、查阅、整理资料中。每天早上7点,卢本德准时打开办公室的大门,一直忙到中午12点下班,草草吃罢午饭,又匆匆来到办公室,继续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出需要的部分,摘抄、提炼、剪贴……每天下午6点之前,办公室里的打印机一定嗡嗡作响,陪伴着在一旁潜心编写的卢本德。

        直至今年5月《名山茶经》出炉,前后100多天的时间里,卢本德只有大年三十休息了一天、正月初一休息了半天,其余时间都花在编撰上。

        中间有些小插曲。

        现在定稿的《名山茶经》是经过4次修改、提炼的产物,“第一稿有120万字,现在的定稿是70万字。”

        50万字的删减,字字都经过卢本德的斟酌。

        例如,关于手工茶的制作流程,《名山茶经》的编审吴洪武觉得不必详谈,但卢本德觉得,“手工茶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详谈手工茶的制作流程很有必要。为此,两人讨论了很久,最终达成共识:保留制作流程。

        正因为这样严谨的治学精神贯穿编撰的始终,最终出炉的《名山茶经》才会好评如潮。

        为还原历史上下求索

        半年来,卢本德参阅的书籍有48本,此外还有不计其数的零散资料。对资料中的不明之处,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翻阅《辞海》等各类工具书。有时候,为求证一个小问题,他不惜四处访友、借阅书籍。为了这部《名山茶经》,一位白发老者倾尽心血。

        在编写第十一篇“名泉名水”时,需要介绍名泉的化学成分。参阅的资料竟出现了“Cy”这类错误的化学符号,卢本德拿来“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一个一个对照,经过查证,原来是元素Cr(锶)。

        在《名山茶经》的341页,《蒙顶上清茶歌》的注释部分,关于人物王褒的介绍也破费周折。在古书《僮约》的“五羊卖茶”章节中,王褒被介绍为四川彭山人,但也有书籍介绍其为四川资阳人。为辨清王褒的籍贯,卢本德四处查询、遍翻工具书,花了两三天时间,最终确定王褒是四川资阳人。

        卢本德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源于几十年来对工作细节的重视。退休之前,每天无论多忙,他都会记录工作日志,几十年的工作日志装订成册,现在完整地保存在他的书柜里。“卢老的工作日志都可以出几本书了。”名山县茶业发展局一工作人员打趣地说。

        卢本德还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常常把报纸杂志上的杂文趣事剪下来,粘贴成资料收藏,需要的时候自然是信手拈来。这个习惯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也为他编撰《名山茶经》提供了许多鲜活和罕见的素材。

        例如,《名山茶经》第506页,关于宋代随葬品中发现茶叶的记录,就摘自2006年4月28日《华西都市报》上刊载的《宋代古墓里,千年茶如新》一文。而书中第481页记载的“张群(字岳军,成都人)去台湾时,专为张学良将军送去了‘家乡的蒙顶茶’和一盆‘当归来(茶名)’两件礼物。张将军视为珍宝,感慨万千。蒙顶茶,成为中华儿女思乡念土的见证物。”这一段,则是引自2002年12月14日晚,CCTV8电视剧频道播出的22集电视连续剧《张学良》第18集场景对话。

        除此之外,在编撰第十三篇“茶文化”时,为考证诗词歌赋原文,卢本德更是不惜跋山涉水,现场摘抄碑文。

        为茶业发展贡献余热

        依靠丰富的学识和藏书,在同仁和相关部门的协助支持下,卢本德在短短半年内,辑成70万字、350余幅图的《名山茶经》。

        “感谢全县茶农兄弟和业界朋友给了我一次良机。”卢本德说,自己小时候成分不好,入团入党、读中专、保送至四川农学院农学专业读本科,一路走来,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呵护。自己曾经的工作和茶业有联络,对茶产业比较了解,而且家里藏书资料众多,现在有此良机,理所应当竭尽全力,以此表达对国家的感谢。

        “人到晚年,这些资源不贡献出来,就要在肚子里腐烂了。”卢本德快人快语,七旬老者,老当益壮,依然不减当年挥斥方遒的风采。

        心中的感恩,一直映照着卢本德退休前后的工作和生活。因为常怀感恩之心,卢本德默默耕耘,为名山县做出了很多贡献。2009年,他不负众望地成为名山县四大知名人士之一(见2009年9月出版的《名山县政府志》)。

         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责任编辑: 杨小薇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 服务QQ:529512899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4(s)   6 queries